大家应该都记得西游记中的国王、王后一觉醒来成了秃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部分人一觉醒来发现头发少了一大块,这就是斑秃,俗称鬼剃头。那么,斑秃的原因是什么呢?在临床上,斑秃的治疗该采取哪些方法?平时生活中,怎样保护头发?对于斑秃,民间又有着哪些偏方?患者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禁忌?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
斑秃的原因
现实生活中,许多男女一夜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头上出现一块或数块脱发区,头发不知跑哪儿去了,这样神秘的情况民间称为“鬼剃头”。斑秃为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秃发,大部分患者头皮上突然出现直径1—10cm数目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秃发区,秃发区一般颜色正常泛白,无红。一般认为,斑秃分为活跃期、静止期、恢复期三个阶段,医院与治疗脱发的专营店会根据三个周期情况,确定患者的治疗时间。另外斑秃也有突发性、扩散性、反复性、对称性、病程长等显著特点。
斑秃是脱发的一种,俗称“鬼剃头”。中医古籍中曾有油风、毛拔、发落、发坠、鬼添头的称谓。秃发有斑秃、全秃、普秃三种。斑秃常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骤然发生。病人常无自觉症状,也因其突然而不知所措。第一个脱发区可以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但好发于头部。在头皮,或眉毛、胡须等处。据估计,人群中斑秃的发病率小于0.1%;约有95%的斑秃患者病变仅局限于头皮。 斑秃常表现为毛发部位出现独立的局限性的成片毛发脱落,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直径1~2cm或者更大。秃发区皮肤光滑,发亮,无显著萎缩,但仍有毛孔可见,损害周围毛发不易脱落,脱落的头发根部变细,毛球缩小,可形成惊叹号形状“!”。若损害逐渐增大,数目增多,相邻的皮损区可互相融合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斑片。其开始恢复时,患部可见细软、黄白色毫毛,逐渐变粗、变黑,最终恢复正常。斑秃病程长,绝大多数可以恢复,少数病人可在痊愈后复发。斑秃的具体原因如下:
1、秃可能因高级神经中枢功能障碍:引起皮质下中枢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使毛乳头血管痉挛,毛发营养障碍而导致脱发,如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过度疲劳等,可突然发病或加重病情。
2、有过敏背景的斑秃:则可能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除真皮有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外,其毛囊血管分支亦有血管炎表现,血管被破坏,造成血管网减少,血量供应不足,致使毛发脱失。
3、精神因素和工作压力:精神刺激,过度疲劳等方面引起的。斑秃由肝肾亏虚、血虚、血气不畅,导致血供头部不足,引起脱发的,是身体因素造成的,斑秃时间久了,脱发的地方受细菌感染成毒素,毛囊尾缩,就很难长发了,没有把身体内部调节好。
4、传过敏:约10%~20%的病例有家族史。有报告单卵双生者同时在同一部位发生斑秃,还有报告一家4代均有斑秃,认为是遗传缺陷疾病。从临床累积的病便看出,具有遗传过敏性体质的人易伴发斑秃。
滑囊炎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骨科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多的疼痛以及心理负担。今天呢,三九小编主要来给大家介绍一些治疗滑囊炎的治疗方法、护理方法以及预防方法,希望所讲述的内容可以帮到有需要的朋友。想要了解更多滑囊炎相关知识的朋友可千万不要错过哦!
目录
1、滑囊炎的临床表现 2、滑囊炎的病因
3、滑囊炎的治疗方法 4、治疗滑囊炎的中药偏方
5、如何预防滑囊炎 6、滑囊炎的饮食保健方法
7、滑囊炎的分类 8、滑囊炎的诊断方法
9、滑囊炎能否彻底痊愈
滑囊炎指的是急性或者是慢性的炎症。所谓滑囊,指的是结缔组织中的囊状间隙,是有内皮细胞组成的封闭性囊,内壁为滑膜,有少许滑液。少数与关节相通,位于关节附近的骨突与肌腱或肌肉、皮肤之间。只要是摩擦力比较大或者是压力比较大的地方,都会有滑囊的存在。
滑囊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滑囊炎
急性滑囊炎的特征是疼痛,局限性压痛和活动受限。如为浅部滑囊受累(髌前及鹰嘴),局部常红肿,化学性或细菌性滑囊炎均有剧烈疼痛,发作可持续数日到数周,且多次复发。
2.慢性滑囊炎
一般来说,慢性滑囊炎都是在急性滑囊炎的多次发作或者是反复的创伤之后发展而来的。因为滑囊的增生,滑囊壁会变得更加后,滑囊最终会发生粘连。因疼痛,肿胀和触痛,可导致肌肉萎缩和活动受限。
3.肩峰下滑囊炎
肩峰下滑囊炎表现为肩部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尤其在外展50°~130°时更加明显。
4.损伤性滑囊炎
损伤性滑囊炎较多见,呈慢性。常在骨结构突出部位,因长期、反复摩擦和压迫而引起,常在慢性滑囊炎基础上突发,损伤力量较大时,可伴有血性滑液渗出。
5.感染性滑囊炎
感染性滑囊炎由于感染病灶带来的致病细菌,可引起化脓性滑囊炎,并可引起周围组织蜂窝组织炎,破溃后常残留窦道。
6.痛风性滑囊炎
痛风性滑囊炎易发生于鹰嘴和髌前滑囊,滑囊壁可发生慢性炎症性改变,并有石灰样沉淀物沉积。患者多有慢性损伤史和与致病相关的职业史。关节附近的骨突处有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大小不等的肿块。急性者疼痛、压痛明显,慢性者则较轻,患肢可有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若继发感染,则可有红、肿、热、痛表现。
斑秃的治疗方法
大多数普通斑秃有自然痊愈倾向,少数病例反复发生,所以治疗困难。但有很多疗法可以联合治疗脱发。
1.外用药
(1)米诺地尔 5%米诺地尔霜或溶剂,每日涂1或2次,可能与它的血管扩张作用有关。
(2)蒽林 0.5%~1%蒽林软膏或霜,是一种原发刺激剂。每日外涂1至数次,以使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皮炎为限。
(3)接触致敏剂 二苯环丙烯酮(DCP)最常用。
(4)糖皮质激素 强效激素外用或封包。0.05%地塞米松,50%二甲基亚砜溶液外用常比霜剂等有更好疗效。
2.内用药
(1)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内服,数周后逐渐减量,然后以小剂量维持6个月。糖皮质激素效果好,但副作用大,停药后易复发,故不作为常规疗法。但对急性斑秃,为避免发展为全秃或普秃可试用。
(2)环孢素 疗程6~12个月。部分病例有效,如4个月后无效应停药。 (3)胸腺五肽 肌内注射,持续3周。 (4)血管扩张药 烟酸口服。 3.局部注射法
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适用于范围较小的脱发,或普秃患者的重要美容部位(如眉毛)。可直接注射脱发区,也可注射其周缘部,以期控制脱发范围的继续扩大。要注意避免可能引起的局部皮肤萎缩和凹陷。
4.神经封闭疗法
对枕大神经做封闭术,该神经被封闭后,其支配区域的皮肤温度上升,有利于毛发再生。
5.采用生姜涂抹患处,医生建议
拒绝脱发的6大秘籍
1.合理饮食
脱发高危人士应该远离过于油腻、甜、辣的食物,增加膳食中谷物、蔬菜、水果的比重,多吃黑豆、黑芝麻、蛋等含铁、钙丰富的食物,增加对头发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牛奶、瘦肉、家禽和鱼。
2.适度洗发
洗发太勤或者太少都不好,比较合适的时间是每周两到三次,洗发水温以40度左右为宜;洗发时轻轻按摩头皮,既能清洁头皮,又能促进头皮血液循环;洗发剂要选用无刺激性的。
3.避免暴晒
日光中的紫外线会对头发造成损害,使头发干枯变黄,因此夏季要避免日光暴晒,在室外游泳、日光浴时要注意防护。
4.放松心态
男性脱发年轻化与压力过大、睡眠不充分密不可分。压力大,长期紧张、焦虑、疲劳导致睡眠质量差,会加重脱发。放松心态,提高睡眠质量有助于改善脱发状况。存在男性脱发遗传因素家庭的父母应学会帮助子女缓解压力。
5.减少染发烫发
经常染发、烫发,会使头发失去光泽和弹性,甚至变黄变枯。染发、烫发间隔时间至少要3-6个月。
6.远离烟草
吸烟已经被认为是引起脱发的危险因素之一。男性脱发高危家庭应该注意尽量让子女远离烟草。
治疗斑秃的偏方
偏方治疗
1、醋130毫升,热水200毫升,醋入热水,趁热洗头。每日1次,宜常洗。
2、黄精、熟地、补骨脂各10克。咬碎后用开水冲服。
3、鸡蛋黄油。鸡蛋带壳煮熟,取出蛋黄,放在铁锅内煎熬,煎至焦黑。即可熬出蛋黄油,备用,涂擦患处。
4、雄黄30克,硫黄60克。将药共研为细末,和匀,调猪油外敷患处,用力揉擦,使药透人,每日换药1次。
治疗斑秃不宜:
(1)避免操劳过度、思虑过度、烦劳过度。节制房事。
(2)避免情志不畅、精神抑郁、惊吓或暴怒。
(3)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如辣椒、肉类等),少吸烟、少饮酒。
(4)不宜食用含添加剂、色素、防腐剂的食物及含有残留激素的肉类和残留农药的蔬菜、水果等。
(5)避免感受风邪(如:避免出汗、睡眠、乘车时迎风),适度使用空调、风扇。
(6)不宜用生姜、大蒜擦拭头皮。(临床上经常见到患者使用生姜、大蒜擦拭头皮,造成皮肤损伤、毛囊坏死的情况。
(7)不宜用梳齿过密的梳子梳头,以免过分牵拉头发,使头发脱落。
(8)户外运动时应避免太阳直射头皮,防止紫外线损伤皮肤及毛囊。
(9)病后、术后、产后、大出血后应及时调养、恢复身体机能。
(10)不宜用强碱性或脱脂力强的洗发剂洗发;不宜用指甲猛抓头皮,否则易引发皮炎;不宜过多染发,因许多染发剂含铅,如过量使用,会造成铅中毒,而使头发脱落。
(11)远离高频辐射源(如广播电台发射源、电视台发射源等),放射性元素、高压线、大型变压器。
(12)不宜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如不可避免,应每小时休息十分钟
治疗斑秃适宜
(1)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
(2)保持充足的睡眠,建议在22点前就寝。
(3)多食高蛋白食品(如鸡蛋、鲜牛奶、黄豆、豆粉、豆腐、花生、黑芝麻、核桃仁、黑豆等),各类海产品(鱼类、虾类、海藻类等);多食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品(如新鲜蔬菜、水果等);适量补充对头发有益且富含微量元素的食品(如菇类、菌类、坚果类等)。
(4)宜留长发(长度最好为5cm以上)。头发飘动时,可锻炼竖毛肌,防止头皮退化变薄,有利于头发生长。
(5)经常参加跑步、打球、登山、郊游、跳舞等体育娱乐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6)经常用温水洗头(可选用适量弱碱性或脱脂力较弱的洗发剂洗发,一般每周2-3次为宜),可有效防止头皮发炎,并能改善头皮血液循环,促进头发生长。
结语:拥有一头健康靓丽的头发不是每个女性的梦想,同样也是每个男性追求的模样。其不仅是健康的标志,同时也是美丽的代名词。所以各位朋友们一定要保持心情愉悦,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及合理饮食、积极锻炼。